解決供暖問題 ,實現其價值最大化
文章來源:sanreqi 發表時間:2013-6-21 下行上給式系統可使立管的溫降與熱壓作用造成的不利影響相抵消,對緩解垂直方向的失調確有一定作用,其次空氣和水同向流動,立管的空氣易于排除,最大缺點是散熱器連接下進上出,整個系統的散熱效率都將降低,要增加散熱面積來解決,不如上給下行式經濟。
一副立管最多連接層數這涉及到幾個方面,立管一般控制在DN25以內,最大不超過DN32,且一副立管的阻力應占環路阻力的70%以上,這樣的系統易于平衡,便于安裝。
據此,再按管中允許流速來看,則DN24的立管可達1416層,當管徑大于DN32時,需焊接連接,這樣管徑太大煨彎困難,維修也不方便,此外,管徑太大由于熱膨脹作用,散熱器接口易漏水。但也不都是按最大數來連接,還要看本棟建筑物處的左鄰右舍是大建筑還是小建筑,如果周圍都是低層建筑則應少帶幾層,避免因一棟建筑的阻力大而增加泵的構程,并使其它入口需加閥門節流多耗電能。另外,還需看建筑物入口的壓差是多少,壓差大可多帶幾層,壓差小可少帶幾層。
靠近供水端三分之一的散熱器能夠安裝調節閥下料閥,并具體建議如下:常見的有以下四種形式(1)三通調節閥,初調后可以鎖定,調節性能好,是單管順序式系統的專用閥門,也是推薦的安裝方式。(2)閘閥或截止閥,不能鎖定,調節性能差,閥門加在散熱器支管上,加大了支管與散熱管小循環路的阻力,使通過散熱器的水流量減少,閥門雖可起一定的調節作用,但用戶往往盡量開大閥門,達不到預期的調節效果。3)裝轉心門是替代三通閥的較好措施(4)很顯然閥門太多,不經濟,是最不可取的方案115立管與干管的連接與表示了立管與干管的兩種連接方式,從道理上說,立管上、下有兩個絲堵,打開上面放氣絲堵,立管泄水可以全部泄掉,但施工較麻煩,現大多是在最上層散熱器安裝手動跑風。上下行中間合并回水的單管順序式系統這種系統的特點是水力工況不穩定,重力作用在上環為正值,在下環為負值,回水管在中間合并后,上環與下環相互影響,時而出現末端不熱或兩根立管上、下水流相撞使循環受阻,由于上下兩區立管并聯環路重力水頭相差很大,如果水力平衡計算時選用的平均壓降較小,則重力水頭差別的影響就更為突出,從而造成先天性的水力失調,上、下區的室內溫度相差較大,另外,此種系統安裝維修比較麻煩,近年來這種系統不多見了。通調節閥而能進行單獨節外,雙管系統,主要指下行上給的雙管系統也有發展的跡象。雙管系統的主要優點是每組散熱器可以單獨調節,主要缺點是垂直失調嚴重,管材耗量多、投資高。
為了減少重力水頭的影響,系統一定要采用下行上給式,在每組散熱器的支管上,應裝大阻力的調節閥門,最好采用雙重調節閥,應使閥門的阻力大于最高層的自然壓頭。為了節省管材,盡量采用管徑較小的立管,據有關資料建議,五層的建筑用DN15的立管,十層的建筑用DN20的立管,二十層的建筑用DN25的立管,有的資料建議,立管所供的層數越多,供回水溫差應當越小,溫差越小,流量越大,易于平衡,但造價提高,溫差最好不超過單雙管系統此種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雙管系統那種嚴重的垂直溫度失調現象,又能緩解單管系統散熱器不能單個調節的矛盾。單雙管系統可分為上行下給式和下行上給式,在這兩種形式中,散熱器的連接可采用上進下出的連接方式,能保持較高的散熱效率,這就優于其它形式下行上給系統,也優于上行下給式,解決了單管系統散熱器不能單獨調節的缺點,為了使各立管環路的水力平衡,在計算前對立管分段,擔負熱負荷最大的立管分的段應少些.